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亂傳假訊,人人有責

作為聽蟬錄的開首篇,我在想要寫關於什麼時,就想到有什麼事情,是在閒置這網誌的十年間都似乎沒有改變的呢?剛好這月來我就收到不少妄傳的訊息,的確,網絡上的「虛假訊息」這種東西,真可說是沒有改善過。

十年前,連上網絡主要是靠桌面電腦,當時最有效及可一發多傳的是電子郵件,於是虛假訊息便在電郵中流傳,隨便在電郵中一找,就有一例子是:2005年頭有一封電郵流傳,謂是一名白龍王的信奉者傳出,該善信聽到忠告,表示0528日(即農曆年卅),晚上九點後,香港會發生不愉快事件,叮囑該善信當晚不要出街,否則會遇到意外,云云。

當然該預言最後是子虛烏有。然而,正是百足之蟲,死而不殭,當最普及的一發多傳的方式有長足的進展時,人的判斷力並未有一同進步。虛假訊息在FACEBOOKWHATSAPP上彷彿愈演愈烈。

更為奇怪的是,在學校教育上,對學生有沒有認真核實訊息才轉發似乎沒有太多人理會,甚至我也見有教師本人也覺得隨便轉傳是沒有什麼大不了。我個人在群組中指正似乎是屬於少數派,更甚是還以一句「我轉傳的用心都是好的呵,何必太緊張?」。

每個人掉以輕心的結果,便是別有用心者更肆無忌憚。連明報日昨也報導了「十大網絡假新聞」,其中誣陷新移民或內地人者佔三,南亞及外傭者佔二,製作虛假訊息有何用心,掉以輕心有何後果?可思過半。


誠如報導言,「假新聞當道,應該怪罪誰?大概是我們的腦袋」,我們的閱讀方式、處事態度和偏見,便決定了我們閱讀什,會被什麼蒙蔽。

這十年間,情況更惡化的是:連貨真價實的「傳媒」也不能輕信:「從前傳媒的做法是If in doubt, leave it out,不把不肯定的資訊發布,今天似乎是If in doubt, 加一句『網傳』,然後print it out

而求證之道,則公認是以下數則:

1.      如果是惡跡昭彰的報章、名不經傳的網站,便需要額外小心;
2.      如果傳媒報道來源是『網民』或『消息指』,便要尋找最初的資料來源,會否是來自某些群組?有時有關傳聞可能已經澄清,只是傳媒沒跟上。
3.      如果新聞有引用資料來源,便要透過互聯網追查原文。
4.      遇上可疑的圖片,善用Google的圖片搜索功能。
5.      要保持警覺,愈Juicy的新聞愈高危

該文和我的見解一致:不核實而轉發,無論用意如何美善,皆成幫兇

(後記:前述的2005年電郵中大除夕的虛假警示,卻萬料不到在2016年竟然成真了,若果該電郵不帶年份相傳至2016,或許又會被奉為驚人靈驗的預言了,這也許就是部份預言成真的真相吧?)

1 則留言:

  1. 一般人都以首傳消息以自诩,冇辦法,沒有令人關注的素質,只有以此為賣點

    LT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