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政府派發四千元「補漏拾遺」探討


周五(323)司長陳茂波宣補漏拾遺措施,向符合條件人士增發四千元,在一些其他寛免例如差餉、退稅等拿不足四千元者亦可收取差額,以作為「補漏」措施,公布後,筆者在不少朋友群組中所見,卻是不滿者為多,其中一些不滿之情,是實有其理,另一些則有所誤解,筆者遂於此作一闡析




1.      有好一些怨言都是涉及不是人人有份,大致上是說任何永久居民皆可得四千的話感覺會較好,這一點可說陳茂波絕對是自行承認預算案構思出錯,因為現在這個補漏方案,大致是想濟及「所有」預算案不能覆蓋的人士,而為防因此導致原本預算案中受惠少於四千元的人士反而「蝕底」,於是就構思「補足差額」的細節,這樣的話,效果根本就等如「全民派發」四千元,既如此,當初不實行派錢是因為「沒有針對性」的理由便即時自打嘴巴。所以,我實在同意,如果計及這「補漏拾遺」的話,其實一早在預算案安排「全民派錢」才是正確的決策。

以下筆者作一計算,由於補足差額的大部份主要在於「退稅」及「退差餉」的人士,所以若當初要全民派錢,而撥款和「預算案+補漏」一致的話,就會以派錢取代這兩項寛減,其差別如下(行政費方面,以2011年派錢須2.07億計,按通漲估算為2.5)



原預算案+補漏
預算案派錢取代寛免
退稅
226

退差餉
134.2

補漏派發四千
110

上三項總和
470.2
470.2
免審查派錢行政費

2.5
派錢實數

467.7
估算申領派錢人數

630
派錢金額

$7424


依此,全民獲派7424元,比4千為多,減損的會是原本在退稅及差餉可退回多於7424元的人士的利益。有鑑於過往的退稅上限多數有1.5萬至2萬,故這一來轉而中產夾心階層又會不滿了。

2.      綜合另一些不滿的原因,大致是不甘心會有大量濟民的公帑會流失至行政費用、加添人手的薪金等。

某報章有如此內容:

現時政府委派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負責申請及審批工作,根據立法會文顯示,該「職津辦」在去年2月處理59,625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職津前身),惟相關人手及行政開支達2.347億港元,以此推算,即每個申請的行政開支達3936港元。換言之,政府是派「一份津貼、使兩份公帑」

連結:


 估算極盡嘩眾之能事,事實又是否如此?

 即使素與政府針鋒相對的另一份報章,估算都尚算踏實:

 全民派錢做法較簡單,今次選擇派錢則較複雜,若參考關愛基金於2016年發放「N無津貼」的做法,其總行政開支,包括非公務員合約員工及宣傳等預算為2,361萬元,按16.4萬人受惠計算,每宗申請平均行政費為143元。若今次派錢仿效關愛基金做法,以每宗申請行政費143元計算,向280萬人派錢,涉及行政開支或高達逾4億元

連結:


 以此計算,行政費佔撥款額110億的比例,是3.6%,大家又認為這是否避免雙重寛免所值得花的成本?



筆者既是數學老師,常提倡若論點能量化計算,則客觀性自比主觀感覺為佳。

即使此補漏措施改為無條件派發,仍然需要行政費2.5(見第1),而且結果是「有人會得雙重福利」的人均$1795元,這又會導致基層人士大為不滿,

很明顯,陳司長只能採用了「兩害取其輕」的選擇。

3.      第三類的批評,大致是不忿「無交稅」、「新移民」得到分派的情況。

既是「補漏」措施,這種傾斜大概也廻避不了。「無交稅」者認為自己是永久居民有理收取,「新移民」認為自己有交稅有理收取,如果互相抱怨為為何對方值得收取,比之於「互相也希望對方可以收取」,大家認為香港人應該具有哪種心態才較好呢?

4.      第四類意見,是政府收取稅收, 理應致力用於改善民生施政,小恩小惠對改善生活並無幫助,類同田北辰的見解。

對這意見,筆者贊同之餘,也須補充政府也會有社會上財富再分配的角色,派錢的這方面功能是他們可能未有顧及之處。

不過,筆者最想指出的是,這次預算案的慷慨寛免及派發現金的由來,實在是由於超於預期的財政盈餘,而超出的部份,是由於賣地及印花稅收入的增加,尤其是印花稅的增幅三百億,來源就是樓宇辣招的特別及雙倍印花稅。些措施的實行,副作用是市民置業及正常換樓的成本以倍數增加,這些建築在市民置業需求的痛苦之上所得到的盈餘,若不是對症下藥地改善市民在「住」方面的困境,則可以想像,無論政府作怎樣的恩惠派發,甚至還用在財富再分配之上的話,必也難消市民對政府心頭之恨。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今年當日(3) - 世局循環歷久新


316日,星期五(),天氣已有點炎熱,氣溫達到28度,忙碌了半天,才有點空閒把我那案頭的小書讀下去,昨晚才和太太去看了一齣頗有口碑的香港導演拍的海軍戰爭片,令我更想讀完這充滿歷史感的書。



讀着時,電視新聞直播着首富宣布退休的記者會,咸認為是一個時代的終結,這時我讀到一個篇章,是「大不列顛治下和平(十九世紀後半至二十世紀前半)」,雖然這時代對我來說是陌生而遙遠,但為何讀下來這幾段內容,會那麼的眼熟 --- 也許是經過大半天的動腦筋,我又習慣地邊看書邊打盹起來

X……X…….X

「哈,又在沙發睡起來了嗎?你越來越容易昏睡了。」又被剛放學回來的Keira取笑,我急忙端坐起來。投影電視直播的記者會仍在進行中,首富家族的接捧人選自然是爭相追問的對象。
「記得你從前向我介紹過的那本舊書嗎?我趁今天星期五,去圖書館隨便逛了一會,這篇章你應該會覺得有趣,我已經擷取了給你看。」說罷,Keira拿出她的iphoneXX,投射出擷取的篇章:

「美國強權(二十世紀中頁至廿一世紀初頁)

……如同前述內容,美國的霸權是透過經濟力與軍事力而樹立的,美國是第一個經由資訊科技革命帶動資本主義的國家,支持其全球化生產、商業活動的,正是其強大的海軍力,當時「兩面作戰」這關鍵字,即用以形容美國海軍的優越性,意指位居第一的美國,其海軍力甚至超越第二第三國海戰力的總和。

具體來說,當時美國將俄羅斯及中國設為假想敵,以「確保海路(航線安全)」、「確保戰略地區(產油國)的安全」,「阻止非美同盟的形成」這三點作為對為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

「哈,真是何其相似」我不禁點了點頭。
「林大導的新作宇戰片上畫了,我等會約了同學去看。」Keira邊說邊收起iphone入房去,我喊說:「Keira,你真的很想跟着我們上去北京看這次日全食嗎?那可是暑假的最後一天,回來開學是非常趕的呀?」
「無妨,沒有比這更難得一見,最多是累一點。」傳來Keira漸遠的聲音。
我想既如此,就這麼辦。直播的記者會差不多完了,二代首富竟然選擇和他老父當年退休的相同月日交捧,似乎也是有點意思的

X……X……X

電視台在總結着剛才記者會的內容,我已沒有多聽,並在想着怪不得書中這段講十九世紀英國的章節是這樣似曾相識,我剛才經歷的情景,那Keira擷取的文字,只不過是我在打盹時,腦海中把這書本中,所有「英國」出現的地方,換上了美國然後胡亂想而已,我才不會相信剛才那個對話真會是某個時刻的實境哩!

(註:小書名為「2小時讀懂世界歷史」,文中316日發生的事件皆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