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一首歌一個故事 (4)- Sexy Music

 

名導王家衛執導的2024年電視劇「繁花」,在各地帶起了一股熱潮。劇集中,有一段劇情,是「寶總」令手上貨品瞬間熱賣的秘密推銷武器,是請歌手費翔到場唱出一曲「冬天裏的一把火」。這個久違的旋律,歷史已經四十多年了,勾起了小時候的回憶。

1980年,英國的女子組合Nolans (她們四至五人真的是親姊妹)推出了sexy music這跳舞歌曲。從而開始了這歌多年來的影響力。很奇怪的是,這歌在所屬的大碟中並未像其他歌般主打,在本土其實從來沒有發行過單曲細碟。

時來風送,1981年,Nolans 以這首Sexy Music,以及因應這歌名而配合的性感裝束,競逐東京音樂節。香港當時亦是華語流行曲的先驅,該年代,多次派出炙手可熱的歌手如林子祥,張國榮等角逐,但從沒有得過大獎。而Sexy Music,卻在演出之後贏得冠軍,那時無線電視有播出賽事。我還記得男嘉賓頒獎予秀色可餐的四姊妹時是說:「我真想把她們全帶回家!」

當此之後,Sexy Music 在日本大紅,當週電台已經收到排山倒海的點唱,但因為根本未曾發行單曲,電台只得播放比賽錄音片段權充。以後在日本發行的單曲,賣出破紀錄佳績,不在話下。

敏感的台灣樂壇,隨即由高凌風推出華語版,就是「冬天裏的一把火」。

誰知,這並不是Sexy Music魔力的結束。1987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十年後,台灣美籍混血歌手費翔,因為在該年的中央電視台全國收看的除夕春晚節目中,以特色的演繹選唱了這首「冬天裏的一把火」,從此,人和歌風靡全國,費翔成為最多華人認識的台灣歌手。他的名字在中國家傳戶曉了很多年。

1992年,有香港人取用了Sexy Music 的部份樂段,作成了劉德華的「獨自去偷歡」,雖然只取用屬原曲的襯底部份,但亦足夠上口並成為了十大金曲。

到今年2024年,電視劇「繁花」推出,素來喜歡在作品中滲入懷舊歌曲的王家衛,在一段至為關鍵的劇情中特地仿拍了費翔在百貨公司宣傳中唱出「冬天裏的一把火」,使Sexy Music 的旋律又重回媒體。

在劇集中的那個90年代,這個宣傳方案是否真能如劇情所說般,使貨品風行全上海呢?看來也是相當有可能。而Sexy Music ,面世後有在亞洲多處發行過不同語言版本,的確可說是每到一地都非常流行,和它在歐美原本跡近默默無聞真是強烈對比,可謂解釋不來的異數。

雖然之前都已有人談過Sexy Music。但就應該沒有人像我般混錄成以下的MV來介紹的,我覺得聲效蠻好的。我打賭你們看了這MV後,Sexy Music 這極洗腦的旋律都同樣會在腦海久久不散。 😊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為什麼每年的這一天是1月1日?

 

昨夜,2024新年煙花方燦爛盛放,今日卻驚聞日本發生七級地震,不免有朋友覺得「新年流流」,何以發生這樣的天災。但其實,何以大家要在今天這一天慶祝新年?而不是另外一天?初看,標題這條問題好像多此一問。然而,今天之所以是11日,完全是一種遵循的習慣,並不是科學上有什麼理由要定在今日的。比方。一天有24小時必定的,因為那是太陽每天升至最高點的間距,這使得每日的同一個鐘點不會有大差別。一年有365日多一點也是有理由的,那是地球公轉至軌道上同一位置的間距,這使得每年的同一天,季節不會有大差別。但對於365日中的那一天才是開始,卻可以是由掌政者隨己意安排。

 

如果看看英文月份的九月September 和十月October等,就會知道初時,September 本來是第七個月,October是第八個月。(八達通就是Octopus),故而初時的11日有可能是在March。事實上,現行的11日是只不過是羅馬人製定儒略曆(現時西曆的前身)時,當時執政官上任的那一天就定為開始日而己。

 

現代中國,由孫中山建立民國開始,就跟隨西方以陽曆作記日標準。在此之前,中國行農曆。但農曆正月初一則有很客觀的標準。就是接近立春的朔日(月球和太陽在同一黃經度,月球走到光面完全背着地球的位置)。立春也是地球軌道上相對太陽的一個每年固定的位置,大約在陽曆的24日。

 

固然,每年11日也是一個地球在繞日軌道上的一個每年固定的位置,但這位置在天文上沒有太特別之處。不比冬至(1223日,地球行至這日,太陽直照南回歸線,並從此,直射點向北移,於是北半球冬去夏來)或春分(321日,這日,太陽直照赤道,是南北半球日照均分之日。)那麼重要。 在一些聞名的古代文明遺跡中,(例如英國的巨石陣,秘魯馬丘比丘的古天文台,二者我都去遊覽過),都設計了顯示冬至、夏至太陽光線的設施。可見,所有文明都知道冬至,春分這些日子在哪一天來臨是相當重要。

巨石陣
馬丘比丘

大致上,現時的這11日是頗為人為的開始日。只不過,因已全球運用了這麼多世紀,就最好是沿用下去了。 😊




2023年6月21日 星期三

誰是你的王語嫣?

 

執筆時,夜間正開始播着新一版本的天龍八部劇集,金庸小說中,這本是我最喜愛的。正如我向朋友推介時都會說:「氣魄最宏大,武功最奇詭,哲理最深緻,人性最精微。」所以即使故事已相當熟悉,每一個版本的劇作我都也會看看。

 

每次新制作,觀眾最關心的選角,必然是那位令主角段譽夢縈魂牽的「神仙姐姐」王語嫣由誰所演。香港版中,陳玉蓮演活了那種溫婉,李若彤發揮了那種靈動,內地版中,劉亦菲展現了那種出塵,皆各恰如其份。雖則珠玉在前,新進出演者若能好好揣摸,總該有分庭抗禮之道。


不過這一版本劇作,作為僅有的香港演員,文詠珊所演的王語嫣可說相當令人失望。以美貎言,不見得輸與前作,最大原因是舉手顰笑,散發出來的和原作人物的優雅氣質大相逕庭。段譽對王語嫣的癡迷,是這小說中的重要佛理元素,也是人世間很多悲劇的縮影,她所演出,說服力委實太弱。

 

不過,這版本的問題也不只此,眾多指責之處,都可歸於一點:過份造作。由人物的服裝、頭飾,武功的展現,莫不如此。如果整齣劇作的風氣是如此,那麼,女主角的演出,亦可能是導演引導的方向,並非本意也未定。 雖然失望,但請不要受這劇的影響而對原著貿然不喜,說到底,劇作只是外相,原著高妙的神髓,展書一觀才可得沾。

 

少年時代,讀着天龍八部,莫不對段譽的痴戀無比認同,誰不也曾心中有一個王語嫣?當着迷之時,遭呼來斥去,皆甘之如飴,旁人看來,縱有千般不是,亦皆想出構思各種理由為其開脫。但始終,在有一天時候到了,障目的一葉幡然飄落,才會發現枉費了許多時間心力。

 

金庸本人,莫非也屬遲來的看透?你知道嗎?在歷時較長的二修版的結局,段譽最終能得到王語嫣的歡心,走在一起,讀者都歡喜釋懷而去。但在終極的三修版的結局,金庸卻殘酷地描寫了王語嫣的缺點,令段譽省悟到,他自己一直崇拜着的,原來只是洞穴中神仙姐姐玉像投影在人間的皮相。他所着迷的對象,其實只是一場虛幻,令讀者無不悵然。

 

金庸最終的這安排,卻無可否認應是最為洞澈世情。證諸眾多悲劇新聞,盡皆如此。有人終其一生,甚至死去,仍陷此中而不自拔。

 

誰是你的王語嫣? 你醒覺到她的不是了嗎? 如果還未,希望這醒悟不會來得太晚。

 


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給十九歲的我」何以譭譽兩極?

 

我是在這戲院今夜最後一個場次的最後一個空位的買票者,今夜其他戲院也是全院滿座。因為導演傍晚剛宣佈,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翌日起由於引發爭議,暫停公映。

爭議點在於,這齣追踪六位英華女書院學生成長歷程的影片,製作團隊涉嫌未經參與者充分同意,把影片作公開商業發行公映,而片中暴露的女生的部份片段,是她們並無準備會公諸於世。我算是有機會真正觀看一次,以免只能道聽途說。

看畢之後,下筆頗為猶豫,因為實在很難以「對」或「錯」來評斷。

 


以下,以各個此片的參與者的角度,看看整個安排是否適當?此片又值不值得出現?

 

1          前校長李石玉如

影片主題的發起人。必須說,我是很欣賞她發起記錄校舍重建前的中一學生到中六的生活歷程的初心,至少如任何人是校長,也未必會有這樣饒有意義的構思。只不過,她邀請製作的卻是享負盛名的導演張婉婷,以電影行業專業純熟的運作,一切協議條文必然會很靈活,容許這製品日後的發展。而當校舍工程延誤,原本主題是「唯一一屆經歷三個不同校舍的學生」已經落空,強行繼續拍攝的話,必然會和初衷有所偏離,如果未有弄清成品究竟是呈現什麼,則石校長實屬過份信任製作團隊,也許亦有太想完成這構思的心結。

 

2          對於「評論學會」或觀眾來說,撇開未曾有主角控訴的話,當然應會很欣賞這電影,因為這記錄片的確拍得很「真實」!單看主旨,預期只會是盡量為學校粉飾美好的一面的紀錄片,不料卻充滿意想不到的「率真」自白。作為永遠的影像記錄,不少難堪說話甚至會影響她們將來給人的觀感,我們看過的人都坦言,如果她們真的清楚這最後成品會公映,她們從前是否真的會在鏡頭前這樣說?

於是,影片除了會吸引舊生入場,也其實有着「名校secret」的獵奇色彩,

此片在內容取捨上呈現現時這面貎,我個人並不同意只想單純用作向學生聲稱的作包場或校內放映,肯定是有商業上的精心算計。

3          對於每個參與的學生來說,何以只有阿佘和阿聆提出較強烈的反對?如果我們逐一看看每個女生在片中的片段,作為職業運動員的馬燕茹、從演藝中找到滿足感的阿雀,和自小就有香港小姐之夢的Kate,為公眾認識對她們的未來不能說沒有幫助。至於自小已有堅定的心願投身警隊的madam,選播的片段盡見其應對成熟,甚至連較政治敏感的提問都未曾有任何失言。這影片呈現的她是非常正面,所以她們實在並無反對公演的理由。

反之,阿聆雖然在片中有當選學生會的成功歷程,但同時呈現了她其他生活例如有自閉症的弟弟的行為。原本作為記錄經歷三間校舍的生活的影片,這些內容又有何干?所以阿聆的激烈反對,實在極有理據。況且,阿聆作為學生領袖,對事物是否合理,應否據理力爭,她的反應完全符合她的個性,亦是應該予以尊重。

至於阿佘,記錄的負面片段是比較多,年少輕狂的不成熟話語,我們小時候誰沒有一大堆?想想那時若被攝錄,成年後被播放出來又會有怎樣感覺?

就算我自己的一些中學同學,亦可能是因同班時曾被取笑,畢業後就不再出席聚會了,可見,忠實呈現少年時的說話,這做法不是輕易可為人接受。阿佘之所以仍合作宣傳電影,其實也是有一點群體壓力的因素,選擇妥協,並不見得心甘情願。

4          對於參加者的家長來說,為何最初會簽同意書,之後似乎沒有任何的反對?

如果大家當過家長,校方有這拍攝的要求,自然是會欣然合作的。在片中,採用的家長片段,都大致有很正面的觀感。顯然家長們,未必太顧及女兒的感受,有些同意書,甚至是誰簽的都有疑問。

5          對於導演張婉婷來說,獲邀為母校拍一個紀錄片,除了感情上的幫忙,作為國際大導,豈沒有更大的雄心?從最初一開始已安排參加者簽署文件,容許成品參加影展及全球播放,法律上滴水不漏,已可見一班。但話又說回來,如果容許參與者篩選片段,這紀錄片還會像現成品般震憾嗎?如容許中途退出,就算不計算成本,心血的枉花亦會十分痛心。此所以有報導指團隊有在道義上或法侓上以近乎威脅參與者繼續。加上,有李慧詩投訴張導擅用未經同意的訪問,及部份片段以偷拍形式獲得,在比賽場地未經申請而拍得,都不是為求真實而可以逾越的底線。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又是否英華師姐想後輩傚法的做法?

事實上,李慧詩的答話,在片中亦是可有可無。有朋友就算看了,都說不出她答了什麼,實在可以處理得更令人安心。

還有一點,須知道,有一些影展的參選條件,是需要有一定日子的公開放映,例如有報導就指出,奧斯卡參選影片,就需要在洛衫磯的戲院公映若干天。

所以,執意要把電影公開售票放映,不能不提有這種考慮。

至於,揚言票房收入是全數獻給英華女書院這一點,我認為非但不可以支持讓此片公映,反而是一個污點。一則,在有被拍攝者提出權益未受尊重下,接受此種收益無疑是不義之舉,二則,在龐大的母校利益之前,學生要說不,壓力是有多大?如果反抗者最終還同意了公映的行為,有多少是與千千萬萬的英華女校學生、校友的無形壓力有關呢?

 

6          矛盾的是,作為觀影者,也是有個女兒的我,是覺得此片是值得存在,如果沒有以上手法上的爭議,家長看了此片,會對兒女更加理解。只不過,如果要犧牲被拍者的權益,是功不抵過。

 

末了,影片雖經過敏感的反國教、佔中及反修例時期,仍算不太偏頗於群眾的政治取態。這三時期是該批中學生真實經過的經歷,無可逃避,他們當時對事件的真實觀感,就算未成熟,亦的確應予以反映。影片亦算對正反方亦算有所平衡,尤其madam的一段自白,更還原了這些事件的一些真象,大意是:「不再提去投考警察,不是因我自己一個人受的壓力,而是支持我的親友、同學,都會因我的堅持而受害。(記得還有提過這就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連坐法)」導演把這一段由衷的說話保留,真是難能可貴。寄語madam,只不過幾年,市民已經大致把對警察的過份憎恨放下了。深信妳一定可以達成理想。

 

影片的結語是:

這電影只是永恆中的一個片段,無論學生現在如何不是,我看的是未來。

 

片中,受拍攝者多番被問及香港會否比之前差?基調似乎是講她們這時代的香港很是不濟。 其實,大家見到的香港,又何嘗不是永恆中的一個片段?為何又不可以同樣的去着眼未來呢?

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恆久感人的校園戀歌

 

執筆時此際,新聞說日本廣泛區域風雪漫天,北海道更下暴雪,之前剛看過的人氣日劇的場景又在腦中湧現。聖誕假時,在不同場合觀看的三齣愛情影劇,雖然主旨各有差異,但到劇終時,卻始終呈示了相同的根源。

 

首先是2022年尾在netflix播出的日劇「初戀(first love)」,播出後口碑載道,是個背景設在北海道的延綿二十年的苦戀故事。當然不乏淒美動人的雪景場面。劇中利用九十年代風行的流行曲first love,帶出那時代一對小戀人的初戀及好事多磨的後續發展。不過看畢之後,會發覺這齣其實已不是單純一個重拾初戀故事,而是涉及日韓劇中慣常的催淚手段 -- 「失憶」的情節。在韓劇「親愛的恩東」中差不多相似的橋段,同樣看得人肝腸寸斷。此劇同樣是相愛的小戀人的女方因交通意外而失憶。所以此劇仍是屬於另一則「記憶弄人」的故事。


 

在聖誕的日本旅行時,又看了當地電視播的「單車店的高橋」,及港片王祖藍蔡卓妍主演的「給我一天」。前者主要是表達女主角遇到開單車維修店的「金毛飛」男主角,由一般眼光認為不良份子,連父母都側目,到漸漸認識到他為人的善良細心,而終成眷侶的故事。後者借王祖藍由小學已暗戀蔡卓妍,到得知有「絕症」後,要求蔡扮情人以得到美好的一天回憶,從中滲入港人對回憶中一去不復返的舊建築例如天星碼頭的情意結,製造感人效果。以「一天」的戀愛為題的電影其實已有不少,此片效果不見得理想。

 


不過,連「單車店的高橋」最後也揭示男女主角之所以互有感覺,其實也是學生時代已經有過交會。所以,三劇的情緣,都是始於校園時代,這肇因可否說是構思感人愛情片時的萬試萬靈元素呢?

 

試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九把刀念念不忘的沈佳宜,以至不朽名作「情書」的藤井樹,似乎對觀眾,校園中的戀歌是最恆久感人,無論有沒有經歴過。有的話,當然觀影時會聯想到那一位少年時夢縈魂牽的原形人物,沒有的話,如我,是生活在一個沒有女同學的中學時代,這種缺失,就更易令人感懷於這類電影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