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2024新年煙花方燦爛盛放,今日卻驚聞日本發生七級地震,不免有朋友覺得「新年流流」,何以發生這樣的天災。但其實,何以大家要在今天這一天慶祝新年?而不是另外一天?初看,標題這條問題好像多此一問。然而,今天之所以是1月1日,完全是一種遵循的習慣,並不是科學上有什麼理由要定在今日的。比方。一天有24小時必定的,因為那是太陽每天升至最高點的間距,這使得每日的同一個鐘點不會有大差別。一年有365日多一點也是有理由的,那是地球公轉至軌道上同一位置的間距,這使得每年的同一天,季節不會有大差別。但對於365日中的那一天才是開始,卻可以是由掌政者隨己意安排。
如果看看英文月份的九月September 和十月October等,就會知道初時,September 本來是第七個月,October是第八個月。(八達通就是Octopus),故而初時的1月1日有可能是在March。事實上,現行的1月1日是只不過是羅馬人製定儒略曆(現時西曆的前身)時,當時執政官上任的那一天就定為開始日而己。
現代中國,由孫中山建立民國開始,就跟隨西方以陽曆作記日標準。在此之前,中國行農曆。但農曆正月初一則有很客觀的標準。就是接近立春的朔日(月球和太陽在同一黃經度,月球走到光面完全背着地球的位置)。立春也是地球軌道上相對太陽的一個每年固定的位置,大約在陽曆的2月4日。
固然,每年1月1日也是一個地球在繞日軌道上的一個每年固定的位置,但這位置在天文上沒有太特別之處。不比冬至(12月23日,地球行至這日,太陽直照南回歸線,並從此,直射點向北移,於是北半球冬去夏來)或春分(3月21日,這日,太陽直照赤道,是南北半球日照均分之日。)那麼重要。 在一些聞名的古代文明遺跡中,(例如英國的巨石陣,秘魯馬丘比丘的古天文台,二者我都去遊覽過),都設計了顯示冬至、夏至太陽光線的設施。可見,所有文明都知道冬至,春分這些日子在哪一天來臨是相當重要。
![]() |
巨石陣 |
![]() |
馬丘比丘 |
大致上,現時的這1月1日是頗為人為的開始日。只不過,因已全球運用了這麼多世紀,就最好是沿用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