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喜中有憂:拙作「哪兒」獲小塵埃選唱


週前詞友阿廣告知,我在多年前寫詞,由葉蘊儀原唱的兒歌「哪兒」,在節目「流行經典50年」中由組合「小塵埃」唱出,除了十分欣慰,也因在臉書分享該片斷後引起朋友們的一些發問,那不如總結在這網誌一併講述吧?




1.      為什麼有這隻兒歌「哪兒」的誕生?

我和作曲者梁志成兄是在一個叫「大專音樂同盟」的組織中開始拍擋的,這歌的原始動力是為了參加無線電視的一個「兒歌創作比賽」,所以題材應該是屬於兒童類別,而梁兄擬選作參賽的曲譜,亦是簡單而美的一種,我一聽便很贊同旋律適合得很,也即時明白梁兄並不需要什麼第二方案的曲譜。這聽來是一隻輕鬆愉快的歌,可是如果配上尋常愉快歌詞,似乎並不易突出,為此,我和梁兄在深宵的旺角(那時日間也要打工吧?) 一起思考了幾趟,大致得出方向是比平時的兒歌需要較有深度,即使他們長大了,仍可領略到另一些意思就更好。我那時剛好開始轉到學校工作,所以順理成章也由校園環境開始構思。這便是為何以「國語堂」開始的由來。

2.      有朋友很快就找到一篇評論:
19 年前的《哪兒》一首「兒歌」暗藏控訴
問寫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想表達這麼深層次的意思呢?

這就肯定是的,因為,有寫作文章經驗的朋友們都會知道,作得詞不達意,使人理解不到你的意思,當然常有;但如果你完全無心去舖排那些句子,而人們竟很有共鳴地可以領略到一個深層意思的話,這可說是比中彩票還難的事哩。如果有看過我之前寫的文章的朋友,也會明白我寫作的風格,都不是那麼直接,總是有些地方要讀者挖掘的。


3.      小塵埃在重新灌錄這歌的介紹中說:「這是一首給成年人聽的兒歌,作詞的林瑞希望藉著歌曲,讓樂迷反思:我們從小在書本中去認識這個美好世界,但現實世界卻有著明顯的差別,甚至逐步演變成生活上的奢侈或已成為歷史。繁榮與便利,令下一代失去了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經歷和學習機會。這首歌表面是一首兒歌,但更希望成年人明白及反省,想為下一代留下一個怎樣的地球?我們對於歌詞的願景及意象都十分鍾愛,特別是歌詞中的一句「也許羞愧再比不上晚燈光」尤其深

當然不少朋友就因此問我是否認識小塵埃,和他們是否讓我解釋了意思?我和小塵埃雖然仍未見過面,但可以藉此機會回答:以上是他們憑著自己對這歌的理解而寫出的,而且是極其透澈和準確,也意味我所投射的意思是成功到達受眾,對作者來說,能得到一些這樣的聆聽者並變成演繹者,其欣慰處,已非任何金錢可以比擬。而且,我很少見到歌目中,會把作詞者放於最前的位置(這一點就讓我比梁志成兄稍沾多一點光吧?)在一些公開的演出中,小塵埃即使未提到原唱者葉蘊儀,也煞有介事地介紹了我的名字,體現了一種唱作人對其他作者的惺惺相惜之情。

     

4.      對於新舊版本的演繹,作為作者,覺得有何分別呢?

對於原唱葉蘊儀及重唱的小塵埃,我是各有感謝之處的。梁兄旋律固已輕快,到出版時的編曲又更形輕鬆,那時女神般的葉蘊儀,在一片笑臉的小孩的MV中可愛地演唱,但這些從不令我覺得和歌詞不相稱。因為,這作用,就像是一個悲傷的面孔上,畫上了小丑般的強顏歡笑,到真相大白時,能不更為感觸嗎?而且,不識愁滋味的少年,唯有藉葉蘊儀的甜美演繹,才能把這歌記在腦海,否則就未必有印象在十多年後深究它的意思了(包括介紹這歌給小塵埃的監製李一丁也應如是吧?) 我們都是在小時候,笑笑玩玩的背上李白的靜夜詩的,但要多少經歷後,才真的感受到那股鄉愁呢?

重新演繹的小塵埃,給了它較為蒼涼的味道,還原了它現實的情感,如果原版是猜謎版本,這就是揭盅版本。(對我來說,有揭盅版本出現,也猶如另一個童話吧?) 它的MV,也真實還原了我心中的意思。這份誠意,我是由衷感受得到。



回應了這些問題後,最後要講的是,何以喜中有憂呢?因為如果在「哪兒」中講的問題,都改善了的話,那感覺應屬明日黃花,而如果到現在,「哪兒」還有它的感染力的話,那就代表這些問題依舊存在。這個都市雖然已富裕了不少,每個單位應已不會樓望樓,但不少人卻只能住在從中間出來的劏房,可能連窗也沒有? 多久前才有新聞說當局無故毁樹以致鳥巢皆覆於一地? 有報導謂有中產小孩以為蘋果從來是沒有皮的? 小塵埃「哪兒」MV的最後一幕,當真會令人淚盈於睫!

我後來知道,月亮越來越遠離我們是千真萬確,至於為什麼?那可能是另一個兒歌的故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