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銀色債券及私營年金


最近筆者到某中小銀行做一些定期時,客戶主任謂只要做一個面談,就可另得若干的超市券,於是就受邀聽聽,原來是該銀行和某跨國保險公司設計的一個年金計劃,做法是分五年,每年存入定額款項,例如每年存入十萬港元,則在滿一年起,每年便可得一萬港元的年金,存了五年共五十萬元後,便不需再存款,但若要保本取回,則需要滿八年,如不取回,該一萬港元可每年獲派直至100歲,這定額每八年會調升,但大約每次亦只是會調升二三千元左右。

客戶主任講解完後,我大致表示不太合用就可以離去。驟眼看首年只存入十萬港元便可拿取一萬,年回報達10厘,豈非十分吸引?不過由於有鎖定年期的要求(違反年期規定要取回就會損失部份本金的了),例如在第五年在存入了總數五十萬後,該年仍然只獲派一萬元,這年的回報只是可恥的2厘而已。所以回報率是要以整個鎖定期完結(即至少八年)去衡量的。我伸算之下,若八年後立即結束計劃,內部回報率實為3.34,若多於8年後才結束,按照每八年調升二三千元的幅度,回報率還要更低。如果大家還記得前些時我解釋公共年金的文章,提過公年年金的回報率理應比牟利的私營年金高。而這例子中,公共年金的4%內部回報率便確實比這計劃為高,當然不要忽略公共年金是沒有任何保本取回本金的情況,和這例子中八年後有權保本取回是有分別。

雖然這例子中,任何人可以不必等到公共年金所定的65歲就可以投放於年金,但由於回報實在偏低,即使較年輕已可有年金的選擇,亦實在無優點可言。所以我維持一貫的建議,要考慮年金的話,待滿65歲投放「部份」於公共年金已可以,私營年金大可不必考慮。


恰巧今天亦是新一批銀色債券開始認購的日期,而這次的保證息率是調升至3厘。這其實是很不錯的回報。坊間有文章認為可當作綁三年的定期儲蓄。我覺得這說法並不正確。正確的想法是可當作「最長三年的活期儲蓄」才是!誤解的原因是視它為正常債券看待。可是,銀債是特殊債券,是可以隨時「保本」贖回給政府,更兼,大量銀行都提供多至「六免」的優惠,贖回的手續費亦不用付,那不是等於「好過銀紙」的活期嗎? 所以當我的長者親朋問到時,我都叫他們「傾囊」去認購。他們就問「點可以戶口無哂錢?」我便解釋,一來每人獲分派的數額實在並不是有求必應,這麼「着數」的事,想獲發十萬元以上的銀債已經根本沒有可能。二來,要錢用的話便通知銀行,售出部份你上年的「低息」銀色債券便可以了。錢在數日內便會完整到手的了。

對於已符合長者資格的人士,每年的銀色債券絕對應該認購,要詬病的只是發行額實在不足夠而已。

2 則留言: